“喜喪”,“人家之有喪,哀事也,方追悼之不暇,何有于喜。而俗有所謂喜喪者,則以死者之福壽兼?zhèn)錇榭上惨??!?。意思就是說,家里有人去世了,而死者是德高望重,福壽雙全者;家族興旺;年紀在八九十歲,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。兒孫們就不會那么悲傷。會停靈三至五日大擺宴席,招待親朋好友。
孔子說:“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耳順,六十知天命,七十古稀”。這些歲數(shù)對于中國來說應該具有特別的含義。人到了80歲以后就是高壽了,所以這個歲數(shù)去世的人的葬禮也叫喜喪。但也有一說是需過百歲。
《清稗類鈔》“喪祭類”載:“喜喪”,“人家之有喪,哀事也,方追悼之不暇,何有于喜。而俗有所謂喜喪者,則以死者之福壽兼?zhèn)錇榭上惨??!崩媳本┤酥^“喜喪”是“福壽全歸”(“全”字應作“圓滿”解)。即全福,全壽、全終。此基本條件缺一不可:
(一)全福。生前自家門內(nèi)確系“螽斯衍慶”,人丁興旺,形成一大家族。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,甚至已被尊為祖者。
(二)全壽。亡人滿八九十歲,甚至突破百歲大關(guān),最低也須超過“古稀”(七十歲)之年。年紀越大、越老,越符合“喜喪”的條件。故其全稱為“老喜喪”。
(三)全終。亦稱“善終”,意為圓圓滿滿地結(jié)束了一生。民間以為,死者生前積德行善,廣做功德,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,甚至“無疾而終”,自然老死。此即被視為“喜喪”的根本條件。如果只具備上述第一、二兩項條件,但不是正常死亡的,如意外的天災人禍致死,則不能算作“老喜喪”。